武汉工理大学 胡萍
浙江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黄樟华
代号 | 含义 |
代号 |
含义 |
BS |
固体润滑棒(剂) |
GR |
固体润滑装置 |
F |
复合型 |
||
P |
普通实心型 |
||
注:用罗马字表示润滑棒材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润滑装置品种 |
固体润滑棒(剂)产品的基本外形尺寸,如表2所示。
表2 固体润滑棒(剂)外形尺寸 单位为毫米
项目 | 尺寸序列 |
公差 |
长(L) |
100 、130 、150、160、180、250、260、275、500 |
±5 |
宽(W) |
40、50、60 |
±2 |
高(H) |
20、24、40 |
±2 |
直径(D) |
25、30、32 |
±2 |
注:所示尺寸为推荐性尺寸,产品实际尺寸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
3.2 固体润滑棒(剂)产品的技术性能
宝晟公司生产的固体润滑棒(剂)及其配套的安装装置具有简单可靠、维护工作量小、涂覆位置准确性高以及不受天气环境影响等使用特点。特别是其润滑减磨效果可以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提并论,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BSP型系列固体润滑棒(剂)和BSF型固体润滑棒(剂)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3和 表4所示。
表3 BSP型系列固体润滑棒(剂)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 技 术 指 |
密度 g/cm3 |
≤1.8 |
摩擦系数 |
≤0.20 |
磨耗量 cm3 |
≤0.05 |
适应温度 ℃ |
-40~80 |
压缩强度 MPa |
≥7.0 |
表4 BSF型系列固体润滑棒(剂)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 技术指标 |
|
外层 |
芯层 |
|
密度 g/cm3 |
1.0~1.8 |
1.0~1.8 |
摩擦系数 |
≤0.30 |
— |
磨耗量 cm3 |
≤0.05 |
— |
适应温度 ℃ |
-40~60 |
|
压缩强度 MPa |
≥7.0 |
4 固体润滑棒(剂)的应用
目前,宝晟公司生产的固体润滑棒(剂)产品已安装于和谐号电力机车、内燃机车、提速后改装的内燃机车及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上使用,并取得了8项技术专利,如表5所示。
专利类型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申请日 |
批准日 |
发明专利 |
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内层及其制备方法 |
201210315568.3 |
2012.08.31 |
2014.2.26 |
一种复合型固体润滑棒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
201210315569.8 |
2012.08.31 |
2013.11.13 |
|
实用新型专利 |
固体润滑棒冷却切割装置 |
201120295113.0 |
2011.8.15 |
2012.5.30 |
一种机车轮缘用固体润滑棒 |
201220386271.1 |
2012.8.6 |
2013.2.20 |
|
一种多工位自动灌注机 |
201320306003.9 |
2013.5.30 |
2013.11.27 |
|
一种防掉块机车轮缘固体润滑棒推动装置 |
201420666364.5 |
2014.11.11 |
2015.4.8 |
|
防掉块机车轮缘固体润滑棒推动装置 |
201420666985.7 |
2014.11.11 |
2015.4.8 |
|
外观专利 |
机车轮缘轮轨阻燃降解固体润滑棒 |
201130241027.7 |
2011.7.26 |
2012.8.29 |
在北京铁路局、京原线、大秦运煤专用线路、京哈线以及城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 工矿专用铁路和港口轨道等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用户评价。运用实践证明,固体润滑棒(剂)产品在代替润滑油、油脂中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实现了延长机车车轮轮缘旋修周期和更换轮对的时间间隔,降低了机车车轮轮缘、线路钢轨磨耗的速率,为铁路系统工务、机务运行部门减少了日常维护检修工作量,大大节省了检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出成本。尤其是,宝晟铁路新材料科技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强强联手,不仅充分体现出产品的高科技性能,而且严格运行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把好原材料、生产工艺、出厂检验和售后服务等质量关,确保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际使用效果表明,产品性能已经达到与国际著名品牌Kelsan公司相当水平,而在产品价格上则具有较大的优势。目前,产品借凭良好的性价比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波兰、美国等国家。
5 结束语
产品投入现场使用以来,已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新型固体润滑棒(剂)为核心的干式固体润滑器(装置),在铁路机务、工务部门发挥了综合润滑减磨作用,达到了公司预定的设计技术指标,满足了现场替代传统润滑器的要求,特别适用于山区、小半径曲线集中区段和高速、重载机车的润滑减磨。如果能在全国铁路和城轨系统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使用,则每年可以节省数十亿元轮轨维修材料和能源消耗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施利用率,这必将对我国交通运输未来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